2022年6月6日胃肠动力诊疗质控评估建设专科协作联盟 GIMQCC启动会暨一届一次工作会召开

2025-03-1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及其胃肠动力学组、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食管疾病协作组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开展胃肠动力诊疗质控评估建设专科协作公益项目(GIMQCC)并于2022年6月6日在线上召开胃肠动力诊疗质控评估建设专科协作联盟GIMQCC启动会暨一届一次工作会议。

       由于胃肠动力性疾病异质性大,国内诊治缺乏规范化、临床医生对胃肠动力性疾病认识不足导致误诊和反复就诊较为突出、为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避免浪费,迫切需要对胃肠动力治疗进行规范化的质控评估。建立胃肠动力诊疗质控评估建设专科协作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我国慢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积极开展消化病防治工作,促进在消化系疑难病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积极作用、规范我国胃肠动力中心有序发展,提高消化医生对胃肠动力疾病的认识。在胃肠动力诊疗质控评估建设专科协作联盟前两次的筹备会议中,对于建立胃肠动力质控中心平台、动力中心建设基本配置要求、专项质控小组的设立以及人员资质培训要标准化等委员专家达成共识,一届一次工作会议启动了GIMQCC并讨论消化道动力检测中心建设规范的细则问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常映明在致辞中表示与会专家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希望胃肠动力诊疗质控评估建设专科协作联盟(GIMQCC)借鉴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中心(IBDQCC)的工作经验,共同努力促进我国已建或待建的胃肠动力中心落实质控标准建设,建成一批有示范作用的标准化胃肠动力中心,为实现GIMQCC的工作目标,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胃肠动力性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为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GIMQCC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旻湖教授介绍了成立胃肠动力诊疗质控评估建设专科协作联盟的背景,虽然我国胃肠动力各地都在开展,但很多检测方法、正常值、如何解读都没有统一,检测的步骤不大一样,国内诊疗缺乏规范,临床医生对胃肠动力性疾病认识不足,根据目前现状是非常有必要去建立一种标准,对胃肠动力诊疗进行规范化的质控评估。因此胃肠动力成立专家委员会一起来建立属于胃肠动力的诊疗质控中心,通过中心发布一些检测的标准,给我国准备开展胃肠动力检测的单位,统一方法进行定期交流。


       GIMQCC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侯晓华教授分别从医生需求和患者需求来表明胃肠动力诊疗质控评估建设的必要性,希望参会专家们针对胃肠动力诊疗质控评估建设专科协作工作事项,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为胃肠动力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努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邹多武教授作为GIMQCC主席也在致辞中表示成立胃肠动力诊疗质控评估建设专科协作联盟,对规范胃肠动力的检测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提升整个胃肠动力检测水平,进而提升整个胃肠动力及功能性障碍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表示将积极配合专委会把胃肠动力诊疗质控中心尽快的建立并做好。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消化基金秘书长苏迪对胃肠动力诊疗质控评估建设专科联盟的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对联盟的组织架构、核心职能以及质控内容进行了介绍,宣读了GIMQCC一届一次专家委员会名单, 2022-2023年计划将开展起草《消化道动力检测中心建设规范》 讨论修订和颁布、推广,组织胃肠动力诊疗中心申报评选工作。召开胃肠动力质控总结工作会议、开展胃肠动力学术交流研讨。起草修订颁布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慢性功能性便秘等专项质控评估标准,落实专项质控推广和评估工作、开展专项质控学术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英莲教授对《消化道动力检测中心建设规范(讨论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肖教授从消化道动力检测中心概述进行了介绍,同时对消化道动力监察室配置要素:硬件配置、工作流程、人员配置及培训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专家委员针对《消化道动力检测中心建设规范(讨论稿)》从胃肠动力中心的规模、动力中心的基本配置、动力中心的基本检测内容、培训内容分级以及资质认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专家们积极发表见解与建议,并将继续修订胃肠动力检测中心建设规范和各专项质控建设规范标准。

       陈旻湖教授在总结中肯定了本次会议召开的效果。同时,通过动力中心来做一些疾病的诊治指南,共同推选成立四个专项质控小组,胃肠动力中心建设规范质控组、胃食管反流病质控组、贲门失驰缓症质控组、慢性便秘质控组。

       希望GIMQCC的成立为胃肠动力规范化诊疗质控贡献积极的力量。


GIMQCC一届一次专家委员会

GIMQCC专项质控  

胃肠动力中心建设规范质控组:陈旻湖

胃食管反流病质控组:陈旻湖、李延青、邹多武

贲门失驰缓症质控组:吕宾、王邦茂

慢性便秘质控组:侯晓华、林琳、戴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