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临床操作与分析指南(成人)

2024-11-20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
  通信作者:侯晓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武汉430022,Email:houxh@hust.edu.cn,电话:027-85353133


  【引用本文】 中文: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临床操作与分析指南(成人)[J]. 中华消化杂志2023,43(8):505-512.DOI:10.3760/cma.j.cn311367-20230529-00253.英文: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Group of 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Group of 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sophageal Diseases Group of 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linical guideline for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 in Chinese adults [J]. Chin J Dig ,2023,43 (8): 505-512. DOI:10.3760/cma.j.cn311367-20230529-00253.

  【摘要】肛门直肠测压是评估肛门直肠动力与感觉功能的重要技术。目前,我国有数百家医疗机构相继开展了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HR-ARM)技术,为规范该技术的操作与应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及其胃肠动力学组、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食管疾病协作组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开展胃肠动力诊疗质控评估建设专科协作公益项目(GIMQCC),牵头制定本指南内容。本指南制定过程中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梳理、讨论,并召开多次专家研讨会,确定指南内容。 本指南涉及HR-ARM的适应证、禁忌证、详细的操作流程,以及数据分析与解读。

  【关键词】 诊疗准则;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操作;分析
  DOI:10.3760/cma.j .cn311367-20230529-00253


  Clinical guideline for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 in Chinese adults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Group ofChinese Society ofGastroenterology of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Group ofChinese Society ofGastroenterology of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 Esophageal Diseases Group ofChinese Society ofGastroenterology of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 Hou Xiaohua , Department ofGastroenterology ,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 Huazhong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 Wuhan 430022 , China , Email : houxh @ hust. edu. cn , Tel : 0086-27-85353133
  【Abstract】   Anorectal manometry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anorectal motility and sensory function . At present , hundreds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have   successively carried out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   ( HR-ARM ) .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 the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Group ,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Group   and   Esophageal   Diseases   Group   of Chinese Sociely of Gastroenterology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ogether with the China Health Promotion Foundation , have j ointly carried out the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Quality   C ontrol   Circle , and   initia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nts of this guldeline.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is guideline,domestic experts in relevant fields   were invited to search , organize , and discuss relevant literature both domestically and nternationally and multiple expert seminars were hel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the guideline . This guideline covers the indications , contraindications , detailed operating procedures , and data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HR-ARM .

  【Key words】 Practice guideline;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 Methodology; Report
  DOI:10 . 3760/cma.j . cn311367-20230529-00253


  肛门直肠测压技术是通过将水灌注或固态测压导管置入直肠和肛管,对直肠与肛管的压力进行实时测量,也可对直肠感觉和涉及肛门括约肌功能控制的脊髓反射通路进行评估。消化道测压技术历史悠久,传统测压导管测压通道数目少,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 HR-ARM) 和3D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3 -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 , 3D -HR-ARM ) 技术相比传统测压技术导管测压通道数目增多,排布更密集。HR-ARM 和3D-HR-ARM可同时检测肛管全段和部分直肠的压力,3D-HR-ARM 还可对肛管压力进行三维成像,更加细致地展示肛管不同方位的压力情况。

  HR-ARM是评估肛门直肠动力与感觉功能的重要技术,准确的诊断需建立在规范的操作基础之上。目前,我国有数百家医疗机构相继开展了HR-ARM技术,为规范该技术的操作与应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及其胃肠动力学组、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食管疾病协作组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开展胃肠动力诊疗质控评估建设专科协作公益项目Gastrointestional Motility Quality Control Circle ,GIMQCC),专家组成员经多次讨论形成如下建议,供临床医师应用HR-ARM时参考。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1.便秘或排便障碍的评估:识别排便时直肠肛管协调性或直肠感觉是否异常,对可能存在巨直肠或巨结肠的患者检测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ectoanal inhibitory reflex ,RAIR)有无异常。
  2.排便失禁的评估:识别肛门括约肌功能是否受损和直肠感觉有无异常。
  3.功能性直肠肛门痛的评估:识别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增高和排便时直肠肛管协调性有无异常。
  4.术前与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评估:用于描述肛门括约肌功能与排空参数的测定,尤其对于可能因手术(如瘘管切开术、括约肌切开术、直肠固定术)导致排便失禁或影响排便的患者。

  (二)禁忌证
  1.严重的肛门狭窄等致导管无法插入。
  2.严重心肺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重度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不能平卧等。
  3.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4.下消化道出血。
  5.精神或意识障碍不能合作。
  6.月经期、妊娠期。
  7.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二、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
  1.消化道准备:HR-ARM 前无需禁食或禁水, 亦无需进行特殊肠道准备。建议患者于测压前排便,如果测压前肛门直肠指诊发现直肠内有残余粪便可使用灌肠剂,但测压需在灌肠剂使用时间≥30 min后进行[1]。如果测压前使用了灌肠剂,需在报告中注明以提示临床医师。
  2.核对受检者信息:核对申请单与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和年龄等信息是否一致,熟悉受检者的病情、病史、症状等,了解有无禁忌证。
  3.了解用药史:检测前应详细了解受检者的用药史,测压前无须停药;若受检者使用了影响直肠肛管功能的药物,须在报告中注明。
  4.沟通操作信息:与受检者充分沟通,说明检查的意义、安全性,以消除其恐惧心理,应特别告知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其更好地配合。
  5.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应包含HRARM的临床意义、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等内容。

  (二)物品准备
  1.一般物品:无论采用固态还是水灌注测压系统,均需准备润滑剂、60mL 注射器(用于球囊注气)、三通阀、胶布、纸巾、无菌手套。
  2.特殊物品:①固态测压系统需准备一次性导管套膜、消毒棉片、滑石粉棉片、气吹(用于导管套膜)、校准盆、温度计(用于体温校准);②水灌注测压系统需准备托盘(用于放置导管)、灌注用水(建议使用灭菌注射用水)。

  (三)导管与测压系统准备
  1.导管连接前准备:①球囊安装。无论是水灌注测压还是固态测压,测压前均需将球囊绑定在导管头端,注意如果采用固态测压需先进行压力校准, 之后再绑定球囊。②球囊测试。安装好球囊后需尝试注气以检查是否漏气,若漏气需检查是球囊破损还是绑线过松。
  2.测压导管连接:将准备好的测压导管连接至高分辨率测压系统,采用水灌注测压需将导管的各个通道连接至相应灌注孔,固态测压则直接将导管连接线连接至数据采集器。
  3.运行数据采集系统:确定导管正确连接至测压系统后,开始运行数据采集系统,录入受检者信息。
  4.导管压力校准:不管是采用水灌注还是固态测压系统,每次测压前必须进行压力校准。若采用固态测压系统,根据导管要求至少每周进行1次体温校准。

  5.导管压力置零:导管在正式置入受检者体内前, 应先进行压力置零以保证压力测量准确。水灌注测压导管应在受检者左侧卧位时肛门水平(导管置入体内的高度)位置进行压力置零。这是由于水灌注测压导管的压力感受会受到水势能的影响,导管所在高度不同也会导致压力测量差异。固态测压导管的压力测量不受导管高度影响,可在任意水平位置进行压力置零。

  (四)测压操作
  1.肛门直肠指诊:置管前需先进行肛门直肠指诊。通过指诊可以获取盆底结构、功能、感觉的初步信息,了解受检者直肠内粪便残余量(如有较多粪便残余,可建议受检者排便或根据情况使用灌肠剂),指导患者理解在后续测压过程中进行的指令, 例如“收缩肛门”和“模拟排便”的动作。
  2.导管置入: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屈髋屈膝呈90°。将导管涂抹润滑剂后轻轻置入受检者直肠。如果使用3D-HR-ARM,应保证插入式导管手柄上的凸点朝向受检者后方。调整导管位置以确保完整显示肛门括约肌压力和部分直肠压力。
  3.导管固定与位置录入:拭去肛周和臀部皮肤液体、润滑剂等,保持皮肤干燥,固定导管。注意导管固定必须牢固,避免后期测压时导管移位,若发生导管移位应及时调整至最佳位置。根据系统要求录入导管深度。
  4.导管适应:导管置入后,待受检者适应3min后再开始采集数据。
  5.数据采集:①静息压力。嘱受检者静卧,放松,测量肛管静息压力(测量时间至少60s)。在导管适应期和静息压检测期间,可能观察到肛管的慢波压力图像(1~2次/min)。②收缩肛门。该动作用于测量在肛管或盆底肌肉主动收缩时的肛门括约肌压力,包括短缩肛(short squeeze,持续时间为5s)和长缩肛(long squeeze,持续时间为20~30s)。因目前不同医疗中心对于行短缩肛和长缩肛的次数尚未统一,本指南建议行3次短缩肛,取完成最好的一次进行数据分析,每次收缩间隔30s。对于长缩肛而言,如果受检者配合良好,可只进行一次,但在缩肛完成后需休息1min 以确保肛门括约肌压力恢复至静息状态后再进行后续操作。③咳嗽。该动作用于测量腹腔或盆腔压力快速增高时控制肛门括约肌功能的脊髓反射通路是否完整。受检者需用力咳嗽2次,中间间隔30s,咳嗽需用力且为单次咳嗽。 ④模拟排便。该动作用于评估模拟排便时直肠和肛管的压力改变。受检者需进行3次模拟排便动作, 每次持续15s,每次模拟排便动作之间间隔30s。操作医师需指导受检者在模拟排便动作时尝试把测压导管排出。⑤RAIR。RAIR反映直肠快速扩张时肛管压力的反射变化。正常情况下,直肠球囊扩张后可见到肛管压力下降。RAIR操作方法为向球囊快速充气,起始充气量为10mL,观察肛管压力下降情况,若未见压力下降,将气体全部抽出后再增加注气量(每次注气增幅为10mL)进行检测。对于RAIR正常的受检者,注气量≤50mL即可观察到肛管松弛。如果注气至50mL仍未引出RAIR,应行相应检查如排粪造影以排除该名受检者是否存在巨结肠。⑥直肠感觉测试。该检测通过向直肠内球囊充气扩张以评估直肠感觉功能。在向直肠注气的过程中,记录受检者出现初始感觉、便意感、排便窘迫感和最大耐受感时的注气量。目前不同的医疗中心注气方式尚未统一,包括间歇递增注气和连续注气2种方式。间歇递增注气:首先以10mL为增幅,逐级向直肠内球囊注气,当受检者反馈直肠内出现了初始感觉后,记录对应的注气量,再以20mL为增幅进行逐级注气,记录受检者出现便意感、排便窘迫感和最大耐受感时的注气量;每次注气量达目标值后需维持约30s,然后释放排空所有气体后再进行下一个容量的注气。连续注气:以10mL/s的速度匀速注气,记录不同感觉出现时的注气量;最大注气量应≤300mL,若受检者在注气量达300mL前已经出现最大耐受感可停止注气;直肠手术后或因其他疾病造成直肠顺应性变差的患者有可能在大量注气后发生穿孔[2],故最大注气量应<300mL。间歇递增注气和连续注气方式不同,应建立各自的正常参考值标准。

  (五)测压过程中医患沟通解释用语
  1.短缩肛:“请您用最大力气夹紧肛门并持续5s。”
  2.长缩肛:“请您用最大的力气尽可能持久(持续时间为20~30s)地夹紧肛门。”操作者应约每5s提醒受检者“继续用力,继续用力。”
  3.咳嗽:“请您用力咳嗽一次。”操作者应示范一次,并向受检者强调只能咳嗽一次,连续咳嗽则不合格。
  4.模拟排便:“请您做排便的动作,就像您在家排便一样。”
  5.直肠感觉:①初始感觉阈值确定用语为“我将向刚刚放在您直肠的球囊里打一些气。当您肠道里出现感觉后请告诉我。”②便意感阈值确定用语为“当您有明确想排便的感觉时请告诉我。”③排便窘迫感阈值确定用语为“当您排便感觉比较急,需要跑着去卫生间的时候,请告诉我。”④最大耐受感阈值确定用语为“当您感到无法忍受时,请告诉我。”

  (六)数据采集后处理
  1.导管拔出与数据保存:嘱受检者静卧,拔出导管,再保存数据。
  2.设备消毒:测压操作完成后将导管从测压系统中断开,根据生产厂家的消毒指导说明进行常规消毒。

  (七)检测后注意事项
  若检查结束后患者出现腹痛或肛门出血的情况,应密切观察,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穿孔等需要立即医疗处理的情况,酌情处理[3]。


  三、数据分析与报告模板
  HR-ARM包括水灌注测压系统和固态测压系统,测压原理不同,不同导管的外径、测压方式和测压通道排布存在差异。此外,直肠肛管压力参数存在性别差异。因此,使用不同的测压仪器时应分别建立不同性别的正常参考值标准。

  根据已有的国内外关于HR-ARM正常参考值的文献,有些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较大,或者诊断的某些异常如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失调也可见于健康人群,因此,在解读HR-ARM数据时需结合受检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其他检测结果综合判断测压结果的临床意义。

  (一)肛管静息压
  分析:不同的测压软件测量方式存在差异。大部分软件计算的是静息框中测得的最大压力在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值,也有软件计算静息框中测得的所有压力在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值。图1为肛管静息压正常与异常的典型图示。
  解读:有研究采用传统HR-ARM发现肛管静息压来自于肛门内括约肌(55% )、肛门外括约肌(30% )和内痔静脉丛(15% )[4]。从病理生理发生机制角度而言,肛管静息压低主要见于排便失禁患者。有meta分析显示肛管最大静息压偏低诊断排便失禁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和93% [5]。 硬皮病、肛门括约肌损伤、痔疮切除术是肛管静息压降低的常见原因[6]。肛管静息压高也可见于肛裂、 肛门痛、便秘患者。肛管静息压低或高均可见于无症状人群,需合理定义其临床意义。


  注:压力标尺的颜色越暖(红黄色所示)代表压力越高,颜色越冷(蓝绿色所示)代表压力越低。1mmHg = 0.133 kPa
  图1 肛管静息压正常与异常图示A 肛管静息压正常:静息时肛管压力带呈黄绿色B 肛管静息压低:静息时肛管压力带呈绿色,且宽度较压力正常者相对变窄C 肛管静息压高:静息时肛管压力相对较高,肛管压力带呈红黄色

  (二)肛管收缩压
  分析:肛管收缩压主要包括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持续收缩时间。肛管最大收缩压为快速收缩肛门时肛管的最大压力,肛管持续收缩时间为持续收缩肛门30s时受检者连续保持压力>50%最大收缩压的时间。 图2为肛管收缩压正常与异常的典型图示。

  解读:肛管最大收缩压降低或肛管持续收缩时间缩短主要见于排便失禁患者。肛管收缩属于自主意识控制,受检者的配合程度和动作完成质量很重要。有些受检者并无排便失禁的症状也有可能出现肛管收缩压力或持续时间异常。


  注:压力标尺的颜色越暖(红黄色所示)代表压力越高,颜色越冷(蓝绿色所示)代表压力越低。1mmHg = 0.133 kPa
  图2 肛管收缩压正常与异常图示A 受检者于箭头处时间点开始收缩肛门,可见肛管压力快速升高,肛管压力带从静息时的黄绿色变为紫红色且持续存在,提示肛管收缩有力且能持续B 受检者于箭头处时间点开始收缩肛门,肛管压力带从静息时的黄绿色短暂变为红黄色,提示肛管收缩力不足且不能维持

  (三)咳嗽时肛管压力
  分析:咳嗽时肛管压力指用力咳嗽时肛管压力的增加幅度。图3为咳嗽时直肠肛管压力正常与异常的典型图示。
  解读:咳嗽时肛管压力主要用于评估排便失禁患者控制肛门外括约肌的脊髓反射通路的完整性。正常情况下,腹压快速增加会触发肛门外括约肌反射性收缩。若咳嗽时肛管压力增幅不明显则提示骶反射弧异常。


  注:压力标尺的颜色越暖(红黄色所示)代表压力越高,颜色越冷(蓝绿色所示)代表压力越低。1mmHg = 0.133kPa
  图3 咳嗽时直肠肛管压力正常与异常图示A 正常情况下咳嗽时肛管压力增幅明显,肛管压力带由静息时的黄绿色变为紫红色,且肛管压力明显高于直肠压力B 排便失禁患者咳嗽时肛管静息压力下降,咳嗽时肛管压力增幅不明显,静息时与咳嗽时肛管压力带均呈绿色,肛管压力与直肠压力差异不明显

  (四)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
  分析:模拟排便时可测量多个参数,如直肠压力、 肛管残余压和肛管松弛率。直肠压力指模拟排便时的直肠压力;肛管残余压指肛管静息压与模拟排便时肛管最低压力的差值;肛管松弛率指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与肛管静息压的比值×100%。

  正常排便时,直肠压力应增高,肛管压力应降低。相关研究根据模拟排便时直肠压力变化情况将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失调分为4 种类型[7-8](图4):Ⅰ型指排便时直肠推进有力,但肛管矛盾收缩;Ⅱ型指排便时直肠推进无力的同时肛管矛盾收缩;Ⅲ型指排便时直肠推进有力,但肛管松弛不明显;Ⅳ型指排便时直肠推进无力的同时肛管松弛不明显。
  解读: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失调多见于出口梗阻型便秘。但需注意的是,测压时发现压力异常不一定具有临床意义。由于多种因素,例如检查时排便环境或排便体位不自然,导管质地并不似粪便等因素,均可能造成健康受检者在检测时出现假阳性表现。当出现压力异常时,需关注受检者是否有排便困难或费力的症状,以及结合其他肛门直肠检测如球囊逼出试验等综合判断其临床意义。有meta分析显示HR-ARM模拟排便动作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合并灵敏度为79% ,合并特异度为64% [9]


  注:压力标尺的颜色越暖(红黄色所示)代表压力越高,颜色越冷(蓝绿色所示)代表压力越低。1mmHg = 0.133 kPa
  图4 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图示A 正常排便时直肠推进有力(压力带由静息时蓝色变为黄绿色),肛管可见松弛(压力带由静息时红黄色变为淡绿色) B Ⅰ型异常指排便时直肠推进有力(压力带由静息时蓝色变为黄绿色),但肛管出现矛盾收缩(压力带由静息时红黄色变为紫红色) C Ⅱ型异常指排便时直肠推进无力(压力带颜色较静息时无明显改变),同时肛管矛盾收缩(压力带由静息时红黄色变为紫红色) D Ⅲ型异常指排便时直肠推进有力(压力带由静息时蓝色变为黄绿色,甚至部分区域出现红色),排便时肛管松弛不明显(压力带颜色较静息时差异不明显) E Ⅳ型异常指排便时直肠推进无力(压力带由静息时蓝色变为淡绿色),排便时肛管松弛不明显(压力带颜色较静息时差异不明显)

  (五)RAIR
  分析:受检者RAIR正常情况下,直肠球囊扩张后可见到肛管压力下降。图5为RAIR正常与异常的典型图示。
  解读:受检者RAIR正常状态下,可在≤50 mL的注气量观察到肛管松弛。除了先天性巨结肠, RAIR消失也可见于肠神经节发育异常症、后位环形肌切开术后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10-12]。一项系统综述显示以RAIR消失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灵敏度为91% ,特异度为94% [10]。


  注:RAIR为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压力标尺的颜色越暖(红黄色所示)代表压力越高,颜色越冷(蓝绿色所示)代表压力越低。1 mmHg =0.133 kPa
  图5 RAIR正常与异常图示A RAIR正常,直肠充气至10 mL(白色实线箭头处,可见充气后直肠压力带由静息时蓝色变为黄绿色)即可引出肛管括约肌松弛(白色虚线箭头处,肛管压力带由黄绿色变为淡绿色) B RAIR异常,直肠充气至30 mL(白色实线箭头处)肛管松弛不明显(白色虚线箭头处,肛管压力带颜色变化不明显),充气至50 mL(红色实线箭头处)仍未引出肛管括约肌松弛(红色虚线箭头处,肛管压力带颜色变化不明显)

  (六)直肠感觉
  分析:将受检者出现初始感觉、便意感和最大耐受感的阈值与正常参考值范围进行对比,若≥2项阈值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则定义为直肠低敏感,若有1项阈值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则定义为直肠高敏感[13]。
  解读:直肠低敏感可见于慢性便秘和排便失禁, 直肠高敏感可见于急迫性排便失禁、直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

  (七)报告模板
  本共识建议采用统一的报告模板(图6)。

  注:RAIR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1mmHg = 0.133 kPa
  图6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检查报告模板

  (八)正常参考值
  各医疗中心采用的设备有差异,操作流程也不统 一,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用正常参考值。目前部分设备已发表了中国人正常参考值[14-15]。见表1。


  利益冲突 专家组所有成员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执笔专家(按撰写内容排序):向雪莲(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侯晓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陈旻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林琳(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戴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黄智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迟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陈旻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迟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戴菲(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戴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段志军(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侯晓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黄智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李晓青(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李延青(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林琳(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吕宾(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王邦茂(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王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向雪莲(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肖英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姚玮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张妮娜(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邹多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


  参考文献
  [1] Bharucha AE, Basilisco G , Malcolm A , et al.Review of the indications , methods , and clinical   utility of   anorectal manometry and the rectal   balloon expulsion test [ J/OL ] . Nurogastroenterol Motil , 2022, 34 ( 9 ): e14335 ( 2022-02-27 ) [ 2023-05-28 ] . https :/doi.org/10 .1111/nmo.14335.
  [2] Lee KH, Kim JY , Sul YH . Colorectal   perforation   after   anorectal manometry   for 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   [J]. Ann Coloproctol ,2017 , 33 (4): 146 -149 . DOI:10 .3393/ac .2017 . 33 .4 .146 .

  [3] Zhao J, Hu M, Yang H, et al. Anorectal   manometry   after   rectal surgery: a case   report with   rectal   bleeding   and   perforation [J]. J Gastrointest Oncol, 2022 , 13 (5): 2654-2659 . DOI : 10 .21037/jgo-22-784 .
  [4] Penninckx F, Lestar B, Kerremans R. The internal anal sphincter : mechanisms of control and its role in maintaining   anal continence [J]. Baillieres Clin Gastroenterol, 1992 , 6 (1): 193-214 . DOI: 10 .1016/0950 -3528 (92 )90027 -c.
  [5] Yeap ZH, Simillis C, Qiu S, 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anorectal manometry for fecal incontinence : a meta-analysis [J] . Acta Chir Belg, 2017, 117 (6):347 -355 .DOI : 10. 1080/00015458 . 2017 . 1394674 .
  [6] Azpiroz F, Enck P, Whitehead WE. Anorectal functional testing :review of collective experience [J]. Am J Gastroenterol, 2002 ,97 (2): 232-240.DOI:10.1111/j.1572-0241.2002.05450.x.
  [7] Rao SS, Mudipalli RS, Stessman M,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utility of colorectal function tests and Rome Ⅱ criteria   in dyssynergic defecation ( anismus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04 , 16 (5) : 589 -596 . DOI:10. 1111 /j .1365 -2982 . 2004 .00526 .x.
  [8] Rao SS.Dyssynergic   defecation   and   biofeedback therapy [J].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08,37 (3):569 -586, Ⅷ.DOI :10 .1016/j . gtc. 2008.06.011 .
  [9] Orerngren AR,Ramkilloon RA,Chey WD,et al.Anorectal manometry to diagnose dyssynergic difecation: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diagnostic test accuracy[J/OL].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21,33 (11):e14137 (2021-03-27)[2023-05-28].https:// doi.org/10.1111/nmo.14137.
  [10] de Lorijn F , Kremer LC , Reitsma JB , et   al.   Diagnostic   tests   in hirschsprung   disease : a   systematic    review [ J ] .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 2006 , 42 ( 5 ): 496 -505 . DOI : 10 . 1097/01 .mpg. 0000214164 . 90939 . 92 .
  [11] Basilisco   G, Gebbia   C, Peracchi M, et al. C erebellar degeneration and hearing loss in a patient with idiopathic myenteric anglionitis J.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5 17(4):449 - 452. DOI:10. 1097/00042737 -200504000 -00010.
  [12] Faussone-Pellegrini MS , Fociani   P , Buffa   R , et   al. Loss of interstitial cells and a fibromuscular layer on the luminal side of the colonic circular muscle presenting as megacolon in an adult patient [ J ] . Gut , 1999 , 45 (5): 775 -779 . DOI :10.1136/gut.45. 5 .775 .
  [13] Carrington EV, Heinrich H, Knowles CH,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Anorectal Physiology Working Group (IAPWG) recommendations: standardized testing   protocol and the London classification for isorders of anorectal function   J/OL.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20 , 32 (1):e13679 (2019-08-12 )[2023-05-28] . https :/doi.org/10 .1111/nmo.13679.
  [14] Li Y , Yang X , Xu   C , et al. Normal values   and   pressure morphology for three-dimensional high-resolution   anorectal manometry of asymptomatic adults: a study in 110 subjects [ J ].   Int J Colorectal Dis, 2013, 28 ( 8 ): 1161 -1168 . DOI : 10 .1007/s00384 -013 -1706 -9.
  [15] 汪安江,施彦卿,郑雪莲,等.健康成人固态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检测值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17,58(8):527-576,DIO: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7.08.004.
  (收稿日期:2023-05-29 )
  (本文编辑:夏菁)


分享